编者按: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的时代。我们每日从图像中所获得的知识、信息乃至价值意识,远远超过了我们从文字中所获得的,摄影的地位由此彰显出来。它不仅在“书写”日常生活方面将绘画抛在了身后,而且在图像的哲理化、象征性方面也与绘画并驾齐驱。以致于许多艺术家将摄影引入绘画领域,以此强化绘画的表达功能。林茨的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当代摄影艺术主要的风格和样式,以及当下发生的一些现象。对我们认识“图像时代”的含义很有帮助。
从公众文化生活的角度上看,进入20世纪后期以来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摄影发展的。1998年第2期《中国摄影》杂志摘编了法国思想家利奥塔的言论,指出在当代生活中,绘画与摄影面临的不同景况。利奥塔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中绘画“难以为继”,其原因首先并不在于摄影的出现对它提出的挑战,而在于从内在方面说,它自动放弃了其原有的政治和文化功能。从将反叛艺术自身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的前卫艺术成为主流之后,绘画就日益成为一种哲学活动,从而割断了它与公众的联系,摄影因此获得被绘画放弃的领域,并将由古典艺术建立的美学加以发扬和深化,使视觉艺术从更深层次和更广的范围,介入公众的生活。现代社会对摄影的需求大于对绘画的需求,正如它对新闻的需求大于对文学的需求。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占天时地利的中国摄影并未充分意识到面临的机遇。一般而论,“文革”结束理应带来的创作环境的宽松,使艺术家得以将注意力投向“艺术”,并敢于在艺术表现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但艺术家素质上的缺陷也立即触目地暴露出来。80年代的中国摄影亟待引入国外摄影的经验和理论,这项工作主要是由期刊图书等出版物承担的。对西方摄影家的引介,首先有助于摄影家心目中确立了新的鉴赏和评判标准,使他们从僵化模式中解脱出来。在该刊登载的另一篇文章里,作者引用一位西方著名摄影编辑的话,以“两个完全对立的定义”,对摄影作了如下解释:“第一,摄影是将可见及不可见之电磁波记录于胶片和纸张上的物理化学过程”;“第二,摄影是能让我们说出对这个世界和生命看法的一种写作方式”。